服务外包为传统行业增值
发布时间:2014-04-14
点击次数:2720
-
服务外包
-
初见陈淑宁,很难把这个言谈随和的中年人和“中国软件外包第一人”的头衔联系在一起。
此时的他正被文思海辉从纳斯达克退市同时私有化的话题包围,作为公司的董事长,他在这个时候对私有化的话题能谈得很少,只说“是为了变革”。
“这世界变化快”,用这句歌词来形容陈淑宁这两年的心情也许比较贴切。从2012年夏文思海辉合并到2014年春完成私有化,其间不到20个月。
私有化完成后,陈淑宁还将一如既往地帮助公司继续成长,把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带上国际舞台。
文思海辉2013年第四财季财报显示,按客户总部所在地划分,公司第四财季来自大中华区的净营收为7340万美元,占总净营收的40.5%。来自美国市场的净营收比例为38%,来自欧洲市场的净营收比例为9.4%,来自日本的净营收比例为7.1%,而来自南亚的净营收比例占5.0%。“现在公司的国际化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南,面向东南亚市场;一个是向西,开辟东欧市场。”陈淑宁向国际商报记者谈起文思海辉的未来发展目标时显得很谨慎,同时也很自信,“这些新兴市场有的很像中国20年前的状态,在那里我们就像是IBM。”说到这里,陈淑宁笑了起来。
就在3月初,文思海辉刚刚在印度尼西亚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亚太地区从传统意义上讲已经成为文思海辉一个主要的增长市场。在大的经济体内已经留下强有力足迹的文思海辉也已继续向本地区内其他国家拓展业务,比如日本和澳大利亚。
谈到选择新兴市场时所考虑的因素,陈淑宁坦言:“文化上的相近对我们这种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来说非常重要,这是我们比较重视亚洲市场的原因之一。”
“硬件已不重要”
陈淑宁曾在最近一次电视访谈中从自己的双肩包里连续不断地掏出了将近10台移动设备,看上去和普通的IT硬件发烧男没什么不同。“那时候我是在研究各种不同的硬件,现在我常用的手机只有两部。”陈淑宁向记者展示了他手里两部不同颜色的苹果手机,“从苹果的例子就能看得出来,现在硬件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硬件背后的软件生态系统。苹果的整个制造过程都可以放在国外,但大多数利润都控制在自己手里,为什么?”
陈淑宁有些兴奋地提出反问时,双手停留在空中,像一个正在思考的指挥家。
稍作停顿之后,他接着说:“我们的小米手机是个成功的例子,雷军之所以能在制造业的基础上获得附加值,最初依靠的是对安卓系统的中国化改造,这种新的软件形态是我们这样的企业关注的。”
陈淑宁本科期间在清华大学学了四年锻造专业,他前不久去看望了那时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在广东开了一家模具厂。“马路上的货柜车比过去少了不少,我有点儿为中国的制造业担心。”陈淑宁解释说,中国的制造业如果想向“高端制造业”升级,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在软件上做文章。而文思海辉这样的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帮助制造业做到这一点—就像小米对安卓手机的升级一样。
陈淑宁可以通过IT男的方式优化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如在项目生产与成本规划方面,在质量管理方面,在沟通与信息共享管理方面等等。
文思海辉的跨界方案不仅仅在制造业领域,还包括电信、航空、金融、保险(放心保)、零售等多个领域,甚至包括餐饮业。
国内最大的一家连锁火锅店就通过和文思海辉的技术合作提升了它们的服务,尽管这本就是一家以服务著称的火锅店。
上一条: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谁来“抢滩”
下一条:人事外包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