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网站成功改版! 2013.9.16

行业动态

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发布时间:2024-03-07 点击次数:989

一、总体要求

以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和安全发展,构筑发展新优势,奋进新型工业化新征程。

二、主要目标(4大类目标)

到2026年,构建企业主体广泛参与、要素服务供给充足、信息基础设施领先的智改数转网联生态体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

——数字化转型总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0,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75%、90%和95%。

——智能化改造标杆示范效应持续放大。全市累计创建国家“数字领航”企业4家,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含5G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10家、智能车间700个。

——网络化联接基础设施底座持续筑牢。全市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到70%,省星级上云企业累计达3000家,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超40个,可统筹智能算力规模达6000P FLOPS(FP16)。

——智改数转网联服务生态持续优化。全市工业软件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累计引育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各类智改数转网联优质服务商300家。

三、重点任务(6大专项行动、19项具体任务)

行动一

诊断评估动态覆盖行动

1.实现免费诊断服务全覆盖。2024年上半年,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诊断评估全覆盖。

2.动态引导企业自评估自诊断。到2026年,累计指导5000家企业参与各类数字化转型自评估自诊断。

3.着力推进诊断服务成效转化。到2026年,全市参与诊断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比例达70%。

行动二

数字化转型应用牵引行动

4.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放大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品牌效应,将优秀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纳入首版次软件、首台(套)重大装备目录支持推广。

5.工业软件跨越发展。到2026年,全市支持80项以上自主工业软件产品研发应用,入围国家级工业软件优秀产品5件以上,打造200个以上自主工业软件标杆应用场景。

6.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应用。到2026年,全市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超过500台/万名员工,示范应用省级首台(套)工业母机产品35个以上。

行动三

智能化改造梯度培育行动

7.推进企业智能车间建设。到2026年,全市每年新增培育智能车间150个。

8.推进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到2026年,全市每年新增培育智能工厂(含5G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5家。

9.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建设。到2026年,全市累计创建省级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5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

行动四

网络化联接筑基升级行动

10.加快5G深度覆盖规模应用。到2026年,全市高质量建设50个以上5G行业虚拟专网。

11.加强算力统筹建设供给。到2026年,全市每年新增可统筹智能算力1500P FLOPS(FP16)以上。

12.加速工业互联网创新赋能。到2026年,全市累计规上工业企业星级上云比例达到40%,标识解析注册量超1000亿条、解析量超500亿次、接入企业5万家。

13.支持未来网络创新应用。在重点工业企业形成一批未来网络应用场景。积极争取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发挥“一网统管”联合创新实验室作用,推进水电气供应在工业领域逐步实现城市感知智能化。

行动五

重点产业用数赋智行动

14.助力支柱产业转型焕新。石化和钢铁产业,实施老旧装置改造和生产工艺提升。汽车产业,打造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设备自动化操控和产线柔性定制化生产。

15.助力创新型产业集群壮大。智能电网产业,推动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集成电路产业,聚焦封测、材料、装备、器件制造环节,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生物医药产业,聚焦药物靶点发现、高端影像设备等领域,支持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航空航天产业,聚焦仿真设计、适航保障等关键环节数字化,提升航空产品安全性可靠性。

16.关键业务环节用数赋智。到2026年,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75%、85%。

行动六

优质服务生态体系构建行动

17.持续壮大优质服务商队伍。到2026年,每年引进培育各类智改数转网联优质服务商不少于40家。

18.打造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平台。高标准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和南京软博会。引导企业开拓数字化转型新市场,打造一批智改数转网联南京品牌。

19.筑牢工业信息安全防护屏障。到2026年,全市累计培育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企业分别达60家、70家。

四、保障措施

加强工作统筹

优化政策支持

强化要素支撑

(来源:南京日报)

上一条:中国出入境游跑出复苏加速度 下一条:专家观点 | 抓好跨境电商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