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外包
-
九月下旬,中日之间因钓鱼岛争端吵得如火如荼,举国上下掀起一片反日浪潮。作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代表,我们犹豫再三还是如约踏上旅程,去日本与服 务外包业内同仁进行一年一度的定期产业交流。行前确实非常纠结,但基于商业上的考虑,担心爽约会引起业内的误解,毕竟中日之间有着近三十年的服务外包合作 关系,在政治与外交尚未明朗之时,提早打烂行业间的正常往来,未来再行修补会平添曲折。
访问团队成员多是一些有着十年以上对日业务经验的 资深IT人,一路上大家聊着有关日本的话题。日本经济已经停滞30多年了,日本国民好像已经完全适应了经济的停滞或言平稳运行,就像日本国民非常适应日本 右翼在靖国神社的定期闹剧一样,没有任何新奇感。国内的电视媒体一般是根据需要,适时播放日本右翼反华闹剧的,这会让我们误以为近期日本右翼又在搞反华闹 剧。而实际上日本右翼的反华演出,已经是多年不变的定期戏码了。日本人几乎会忘记这些人的存在,会自动将这些噪音排除在安逸生活之外。日本国民是由不同阶 层、不同群体构成的。政治家、企业家、官僚群体,几乎是完全分离的群体,一般讲日本的企业,尤其是企业的职业人,对政治的敏感远弱于我国国民。
间 歇之间,话题也会触及我们业内的一些故事。如:海辉与文思的合并、博彦并购了大展、中讯被一家中资控股的日本企业收购。当然大家更加关注我们产业的前景和 业内领军企业今后的成长空间。期间我也谈了一些有关企业的创业与再创业以及如何界定企业创业与再创业团队的见解。大家觉得很有意思,希望我能梳理一下写成 文章,奉献给业内同仁。回来后,将我的观点整理如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作为引玉的一块砖头吧。
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 制造业高速发展。企业投资形成固定资产、招聘员工进行生产、产品进入市场获取利润,而后是收益的分配。分配方式,无非是部分留存公积,用以投入下一生产循 环。而另一部分作为投资人的回报,以红利方式回馈给投资人。投资人获取投资回报天经地义,所以没有人会认为这里会存在任何问题。然,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 服务业的兴起,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的兴起,以上的金科玉律可能要从新审视了。
今天的高技术服务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非常有限,所以金 融机构视我们为轻资产企业,去银行贷款都拿不出像样的抵押品。大家的共识是:“人是我们企业内压倒一切最为重要的资源”。所以:资源部门、资源池等词词汇 在我们行业内被广泛使用。记得在NEC时日本人有一个概念,将人才的成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人材 - 人才 - 人财。“人材”,即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他们仅是待开发的原材料。随着经验、能力与学识的积累,慢慢成为企业所需的能够创造价值的“人才”,人才经常时间的 进一步历练、成长,其中的一部分会成为:掌握核心技术或行业经验或者在管理方面成为颇有建树的行家里手,这是我们高技术服务企业不可多得核心资源,这些人 是企业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基石,也就是企业的“人财”。记得InfosysCEO马尔蒂曾经讲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源于2300名(当时其员工总数已超 过6万人)年龄在45-55之间的银发族员工,他们分别掌握着可覆盖十个以上垂直行业的经验与核心技术,他们是解决方案专家,是买家流程再造的咨询师和设 计师,是Infosys的核心资源。”
在高技术服务业之中,企业在创业期投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人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高技 术服务企业创业期投入的资源是:知识和经验+资金,或言具有知识和经验的人+资金,其中具有知识和经验的人的重要性要远高于资金。业内曾有一个案例,一间 公司初创期仅有源于一人出资的数万元启动资金,而企业的原始创业团队平分了公司股权。大家的共识是:“公司的成功,将取决于创业者的共同努力,取决于创业 者知识、经验、精力的全身心投入,所以股权分配不与出资额挂钩。创业者们共识:创业团队的个人的股权,将随着个人离开创业团队,而被清算撤出,公司创业期 不接受仅有投资而不参与企业运营的个人投资者。”这说明我们的高技术服务企业在创业初期,已经有了朦胧的“知识资本”概念,大家懂得现金投资非常重要,但 人的“知识资本”的投入更加重要。
下面我们将面临一个谁是创业者的问题?原始创业者毋庸置疑是企业的基本创业者或核心创业者。而后来者是 否还可能进入创业者团队呢?下面我们来参考一下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经验吧,他们是几乎没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完全依赖具有智慧与经验的劳动者合伙企 业。所以新人加入这类企业初期是一般雇员,当你通过经验与学识的积累,慢慢成为企业所需的具有市场价值的人才后,可以晋升为一般合伙人,再过若干年,当你 成为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之时,你会被晋升为主要合伙人,成为企业的拥有者之一,也被理解为晋升为企业再创业的伙伴。当然,后继加入者如果你已经是经验丰富 的行家里手的话,你可以直接成为企业的主要合伙人。由此可见企业的创业者与所有者团队是可以逐步壮大的。
好了,我们理解高技术服务企业,一般会经历数次创业与再创业过程。基于买家的要求,成熟的服务企业一般企业应具备如下条件:
1、较大的人员规模(成熟服务企业的规模应在20万—40万人之间);
2、具有成熟的多个垂直行业服务经验和解决方案能力及咨询能力;
3、能在用户存在的每一个角落具备现地支持与交付能力,即通常讲的遍及全球的现地交付能力。
故 此,我们服务企业的创业与再创业会遵循如下过程:原始创业 — 形成一定规模后,通过吸引、挖角、猎头以获得急需的“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加入团队,经过磨合、适应形成再创业核心群体和新的所有者团队(当然股权比例会 有不同)大家一起再创业。-- 当企业被市场所关注,各类金融投资人会基于资本运作的目的进入企业,并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上市融资。在市场上获得资金后,将根据需求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的 方式,获得自己短板方向上的稀缺资源,核心仍是人力资源。新的资源进入后,将重复前述:磨合、适应过程,形成更大的再创业核心和所有者群体的过程。这时新 的、更大的创业者和所有者团队,进入下一个再创业过程。—— 要成为真正成熟的高技术服务企业,这样的再创业过程将重复若干次。故此,处理好企业的创业与再创业团队的整合,将是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能否持续成长至关重 要的课题。
为此我们必须承认,那些不持现金而是握有核心技术、行业知识或管理经验的加入者。他们对企业投入的是不可多得的“知识资本”, 他们应可以被理解为新加入的创业者和以知识资本参股的投资人。当我们从理念上承认了知识的投资价值之后,界定与整合企业的再创业与再投资群体这一事情,就 变得十分简单了。
继续推演下去,我们会突然明白高技术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十分重要,它不再是仅仅解决人的问题的部门,同时也是企业的 投资与股权、期权分配的管理部门,也是如何界定,再创业团队人员构成的部门。一位业内老总曾经讲过:“融人比融资更重要。”后来他突然发现,企业没有一定 的实力和影响力想去“融人”其实非常困难,所以他的公司又转向寻找投资进而上市融资这一传统过程。完成上市融资后,通过企业参股或并购才真正达到了他起初 的“融人”目标。可见“融资与融人”相辅相成,知识与资金都是企业所需的重要资源,也可以被界定为获取股权所应投入的资源。
Infosys CEO马尔蒂曾经讲过:“与获取一个停滞或正在缩小的饼的一大角相比,我更愿意获得一个快速、稳定成长的饼的一小角。”可见努力做大一张饼,比努力分得一大角来得更为重要,而更多的经验者是做大这张饼的核心资源。
道 理好像已经讲清楚了,我们总结一下:仍处在高速成长中的高技术服务企业,一般应不愿接纳简单现金出资的持股人,他们需要的应是能全身心投入企业经营的参与 者。即便是上市前各类投资基金的介入,其被看重的应不仅仅是现金,而是其能帮助企业进入金融市场融资的知识和经验。至于企业如何认定自己的再创业者团队、 如何通过期权和股权分配使其成为所有者团队的一员、如何做到人尽其才等事情,我们的企业都已经有了妥善的解决方案,我就不多讲了。